相关新闻

腹股沟疝气的有哪些治疗方法?

2019-05-23

治疗  腹股沟疝如不及时处理,疝块可逐渐增大,终将加重腹壁的损坏而影响劳动力;斜疝又常可发生嵌顿或绞窄而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腹股沟疝一般均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一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因为婴幼儿腹肌可随躯体生长逐渐强壮,疝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可采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管深环(图43-11),防止疝块突出并给发育中的腹肌以加强腹壁的机会。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它严重疾病而禁忌手术者,白天可在回纳疝内容物事,将医用疝带一端的软压垫对着疝环顶住,阻止疝块突出。长期使用疝带可使疝囊颈经常受到摩擦变得肥厚坚韧而增加疝嵌顿的发病率,并有促使疝囊与疝内容物发生粘连的可能。

2、手术治疗  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修补。但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等腹内压力增高情况或糖尿病存在时,手术前应先予处理;否则术后易复发。手术方法可归纳为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⑴传统的疝修补术:手术的基本原则是疝囊高位结扎、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

疝囊高位结扎术:显露疝囊颈,予以高位结扎或贯穿缝合,然后切去疝囊。这样就能堵住腹内器官进入疝囊的通道。结扎偏低只是把一个较大的疝囊转化为一个较小的疝囊,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婴幼儿的腹肌在发育中可逐渐强壮而使腹壁加强,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常能获得满意的疗效,不需施行修补术。有些绞窄性斜疝因肠坏死而局部有严重感染,通常也采取单纯疝囊高位结扎避免施行修补术,因感染常使修补失败。腹壁的缺损应在以后另作择期手术予以加强之。

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成年腹股沟疝病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薄弱或缺损,单纯疝囊高位结扎不足以预防腹股沟疝的复发,只有在薄弱或缺损的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得到加强或修补之后,才有可能得到彻底的治疗。

Ferguson法是加强腹股沟管前壁最常用的方法。它是在精索前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借以消灭腹内斜肌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的空隙,仅适用于腹横筋膜无显著缺损、腹股沟管后壁尚健全的病例。

修补或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常用的方法有四种:①Bassini法,将精索提起,在其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或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置精索于腹内斜肌与腹外斜肌腱膜之间。②Halsted法,与上法很相似,但将腹外斜肌腱膜也在精索后方缝合,从而把精索移至腹壁皮下层与腹外斜肌腱膜之间。③McVay法,是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或联合腱缝至耻骨梳韧带上。④Shouldice法。上述三种修补术有一共同缺点,即将不同解剖层次,强行缝合在一起,引起较大张力,也不利于愈合。此外,现代观念认为,所有成年腹股沟疝病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腹横筋膜薄弱或缺损,而Shouldice法就是把疝修补手术的重点放在腹横筋膜这一层次上。将腹横筋膜自耻骨结节处向上切开,直至内环,然后将切开的两叶予以重叠缝合,先将外下叶缝于内上叶的深面,再将内上叶的边缘缝于髂耻束上,以再造合适的内环,发挥其括约肌作用。然后按Bassini法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于腹股沟韧带深面。

       浅环通常在修补术中显露疝囊前切开,缝合切口时可再塑,使其缩小。

⑵无张力疝修补术(tension-free hernioplasty):传统的疝修补术都存在缝合张力大、术后手术部位有牵扯感、疼痛和修补的组织愈合差等缺点。现代疝手术强调在无张力的情况下进行缝合修补。常用的修补材料是合成纤维网。其最大优点是易于获得,应用方便,不需要在病人身上另作切口取自体组织作修补材料,节省了手术时间,术后手术部位疼痛较轻。

手术方法:分离出疝囊后,将疝囊内翻送入腹腔,无需按传统方法高位结扎疝囊。合成纤维网疝补片有多种,现在常用的补片为“工”字形,将其填充在疝的内环处以修复缺损和腹壁薄弱区(图43-12)。


⑶经腹腔镜疝修补术:方法有四种:①经腹膜前法(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approach,TAPA);②完全经腹膜外法(totally extraperitoneal approach,TEA);③经腹腔内法(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 technique,IPOM)和④单纯疝环缝合法。前三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从内部用合成纤维网片加强腹壁的缺损;最后一种方法用钉或缝线使内环缩小,只用于较小的、病症较轻的斜疝。经腹腔镜疝修补术价格较贵,临床应用尚少。

3、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嵌顿性疝具备下列情况者可先试行手法复位:①嵌顿时间3~4小时以内,局部压痛不明显,也无腹部压痛或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者;②年老体弱或伴有其它较严重疾病而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复位方法是让病人取头低足高卧位,注射吗啡或派替啶,以止痛和镇静,并松驰腹肌。然后托起阴囊,持续缓慢地将疝块推向腹腔,同时用左手轻按摩浅环和深环以协助疝内容物回纳。此法虽有可能使早期嵌顿性斜疝复位,暂时避免了手术,但有挤破肠管,把已坏死的肠管送回腹腔,或疝块虽消失而实际仍有一部分肠管未回纳等可能。因此,手法必须轻柔,切忌粗暴;复位后还需严密观察腹部情况,注意有无腹膜炎或肠梗阻的表现。如有这些表现,就尽早手术探查。由于嵌顿性疝复位后,疝并未得到根治,大部分病人迟早仍需手术修补,而手法复位本身又带有一定危险性,所以要严格掌握其指征。

除上述情况外,嵌顿性疝原则上需要紧急手术治疗,以防止疝内容物坏死并解除伴发的肠梗阻。绞窄性疝内容物已坏死,更需手术。术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如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应迅速补液或输血。这些准备工作极为重要,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手术的关键在于正确判断疝内容物的活力,然后根据病情确定处理方法。在扩张或切开疝环、解除疝环压迫的前提下,凡肠管呈紫黑色,失去光泽和弹性,刺激后无蠕动和相应肠系膜内无动脉搏动者,即可判定为肠坏死。如肠管尚未坏死,则可将其送回腹腔,按一般易复性疝处理。不能肯定是否坏死时,可在其系膜根部注射0.5%普鲁卡因60~80ml,再用温热等渗盐水纱布覆盖该段肠管;或将该段肠管暂时送回腹腔,10~20分钟后,再行观察。如肠壁转为红色,肠蠕动和肠系膜内动脉搏动恢复,则证明肠管尚具有活力,可回纳腹腔。如肠管确已坏死,或经上述处理后病理改变未见好转,或一时不能肯定肠管是否已失去活力时,则应在病人全身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切除该段肠管并进行一期吻合。病人情况不允许肠切除吻合唱坟,可将坏死或活力可疑的肠管外置于腹外,并在其近侧段切一小口,插入一肛管,以期解除梗阻;7~14日后,全身情况好转,再施行肠切除吻合术。绞窄的内容物如系大网膜,可予切除。

手术处理中应注意:①如嵌顿的肠袢较多,应特别警惕逆行性嵌顿的可能。不仅要检查疝囊内肠袢的活力,还应检查位于腹腔内的中间肠袢是否坏死。②切勿把活力可疑的肠管送回腹腔,以图侥幸。③少数嵌顿性或绞窄性疝,临手术时因麻醉的作用疝内容物自腹内,以致在术中切开疝囊时无肠袢可见。遇此情况,必须仔细控查肠管,以免遗漏坏死肠袢于腹控内;必要时另作腹部切口探查之。④凡施行肠切除吻合术的病人,因手术区污染,在高位结扎疝囊后,一般不宜作疝修补术,以免因感染而致修补失败。


4、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处理原则 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发生的疝称复发性腹股沟疝(简称复发疝)。实际上,包括如下三种情况:

⑴真性复发疝:由于技术上的问题或病人本身的原因,在疝手术的部位再次发生疝。再发生的疝在解剖部位及疝类型上,与初次手疝相同。

⑵遗留疝:初次疝手术时,除了手术处理的疝外,还有另外的疝,也称伴发疝,如右侧腹股沟斜疝伴发右侧腹股沟直疝等。由于伴发疝较小,临床上未发现,术中又未进行彻底的探查,成为遗留的疝。

⑶新发疝:初次手术时,经彻底探查并排队了伴发疝,疝修补手术也是成功的。手术若干时间后再发生疝,疝的类型与初次手术的疝相同或不相同,但解剖部位不同,为新发疝。

后两种情况,又称为假性复发疝。从解剖学、病因及发病时间等方法来看,上述三种情况并不是完全相同,分析处理也应有所区别。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再次手术前有时很难确定复发疝的类型;再次手术中,由于前次手术的分离、瘢痕形成,局部解剖层次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要区分复发疝的类型有时也不容易。疝再次修补手术的基本要求是:①由具有丰富经验的、能够作不同类型疝手术的医师施行;②所采用的手术步骤及修补方式只能根据每个病例术中所见来决定,而辨别其复发类型并非必要。


参考《外科学》第7版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主编 吴在德 吴肇汉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P388-395)